早上起床踩空楼梯,工作时被重物砸到手,运动时意外摔倒……生活中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造成骨折。作为骨科门诊常见的损伤之一,骨折虽然普遍却让很多人束手无策——打石膏后该怎么护理?愈合期间能不能?今天我们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说说骨折的那些关键事。
很多人以为骨折一定会疼到不能动,其实有些裂缝骨折初期痛感并不明显。如果受伤后出现这些信号就要警惕:受伤部位肿胀发青、轻轻按压有刺痛感、尝试时疼痛加剧,或者出现异常的关节变形。特别是老人家摔倒后若髋部持续疼痛,即便能勉强行走,也要尽快拍片检查。
遇到疑似骨折的情况,先保持冷静做好现场处理:
1. 固:用硬纸板、书本临时固定伤处,避免造成二次伤害
2. 冰:用毛巾包着冰袋冷敷,每次不超过20分钟
3. 抬:将受伤肢体抬高到心脏水平以上减轻肿胀
4. 送:简单处理后立即就医,拖得越久难度越大
误区1:打石膏就万事大吉
石膏固定只是开始,患者要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。手指或脚趾发紫、石膏内持续刺痛,可能是固定过紧需及时调整。
误区2:完全不敢动
医生通常会指导的肌肉收缩练习。比如小腿骨折时脚趾,前臂骨折时转动手腕,能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。
误区3:拼命喝骨头汤
骨头汤的钙质其实很难被吸收。更建议每天喝300ml牛奶,搭配鸡蛋、豆制品和绿叶菜,再配合适量晒太阳才真正有帮助。
骨折愈合分三个阶段,饮食重点各有不同:
• 炎症期(1-2周):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、猕猴桃促进胶原蛋白形成
• 修复期(2-6周):增加蛋白质摄入,鱼肉、鸡胸肉比肥肉更有利
• 重塑期(6周后):适量补充含锌的海产品,帮助骨痂强化
拆除固定装置不代表完全,后续要注意:
- 洗澡时在湿滑地面铺防滑垫
- 手提重物不超过受伤前50%的重量
- 运动时佩戴护具少3个月
- 中老年人建议每年做骨密度检查
后要提醒的是,每个人骨折程度和愈合速度不同。与其在网上搜索各种偏方,不如定期找主治医生复查,配合的训练方案。记住:科学治疗加上耐心护理,才是骨折的快车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