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月那几天,小腹像是被电钻绞着疼,腰酸得直不起来,手脚冰凉还冒冷汗——这可能是超过60%女性都经历过的痛经。很多人觉得"忍忍就过去了",但痛经背后可能藏着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。
医学上把痛经分成两种类型。原发性痛经就像个"定时闹钟",来潮前1-2天准时发作,通常集中在肚脐以下位置,可能伴随头痛、拉肚子,但体检却查不出毛病。而继发性痛经往往是疾病导致的,像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腺肌症这些"隐形",疼痛会越来越重,甚结束还在疼。
当子宫内膜脱落时,身体会分泌前列腺素,这种物质让子宫剧烈收缩帮助排血。但如果分泌过多,就像把子宫放进榨汁机里挤压,血管被掐住导致缺氧,疼痛感就来了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疼得打滚,吃止痛药却能很快。
1. 热敷后腰比捂肚子更管用。45℃左右的热水袋敷在腰部,能放松神经的肌肉,持续6小时左右。
2. 提前两天吃深海鱼。三文鱼、沙丁鱼里的Omega-3可以引发疼痛的前列腺素。
3. 咖啡因要不得。经期前三天开始戒咖啡、浓茶,这些饮料会加重血管收缩。
4. 正确使用止痛药。布洛芬要在疼痛刚开始时吃,等疼了扣。
5. 试试骨盆摇摆操。膝盖跪地,上身贴床,臀部画圈摆动,每天5分钟能改善盆腔循环。
如果出现下面任何一种情况,别再自己硬扛:止痛药都压不住的剧痛;经血量大到1小时换一次卫生巾;疼痛从经期前持续到结束后;同时伴有发烧或异常分泌物。这可能是妇科疾病发出的求救信号。
喝红糖水其实没用,起效的是热水温度;结婚生子不能治痛经,有些继发性痛经反而会加重;痛经"忍忍就好"危险,长期重度痛经可能影响生育功能。
平时少穿露脐装,办公室常备毯子盖住腰腹;前一周开始每天快走30分钟;睡前用拇指按压三阴交穴(脚踝内侧上四指),这些小习惯坚持三个月,很多人发现疼痛减轻了。
记住,痛经不是你必须忍受的"宿命"。找到适合的方法,完全可以让那几天过得轻松些。如果尝试各种办法还是疼得影响生活,建议到正规医院做个详细检查,现在的医疗手段能解决大多数痛经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