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女士今年35岁,近单位体检时医生建议她做宫颈癌筛查。她有些疑惑:"我平时没什么不舒服,为什么要查这个?"其实,像李女士这样的女性不在少数。宫颈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"隐形",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等到出现异常出血或疼痛时,可能已经错过佳治疗时机。
临床数据显示,从HPV感染发展到宫颈癌通常需要5-15年。这段漫长的"窗口期"正是筛查能发挥大价值的时候。通过简单的检查,医生能在癌前病变阶段就发现问题,这时治疗可达90%以上。北京医院妇科指出,规范的筛查可使宫颈癌率降低70%,这相当于每年挽救数万女性的生命。
根据新《宫颈癌筛查指南》,建议以下女性定期筛查:25-65岁有性生活的女性;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仍需筛查;有多个或过早性行为者要提前筛查。特别提醒高危人群:长期吸烟、免疫力低下、有宫颈癌家族史的女性,建议缩短筛查间隔。
目前主要有三种筛查方式:HPV检测能发现高危型病毒,适合30岁以上女性;TCT检查(薄层液基细胞学)观察细胞形态变化,适合25岁以上;醋酸染色肉眼观察(VIA)适合医疗条件有限的地区。建议30岁以上女性采用HPV+TCT联合筛查,率可达95%。检查过程简单,医生会用专用刷子采集宫颈脱落细胞,全程3-5分钟即可完成。
很多女性担心:"检查会不会疼?"其实宫颈没有痛觉神经,只会有些许不适感。"来能检查吗?"好避开经期,干净3天后合适。"多久查一次?"30岁以下每3年做TCT,30岁以上每5年做HPV+TCT联合筛查。记住,即使绝经后或已切除子宫(保留宫颈),仍需要按时筛查。
如果报告显示HPV阳性或TCT异常,不必过度恐慌。这就像身体发出的"预警信号",80%的HPV感染会在1-2年内被免疫系统清除。医生可能会建议镜检查或活检,这就像给宫颈做"放大镜"检查。发现早中期病变可采用LEEP刀等门诊手术,后仍能正常怀孕生育。
除了定期筛查,日常预防很关键:接种HPV疫苗(佳接种年龄9-15岁);保持单一;使用套;戒烟限酒;注意经期卫生。上海市疾控中心数据显示,接种疫苗+定期筛查的"双保险"策略,可预防90%以上的宫颈癌。
宫颈癌是少数可防可治的恶性。就像开车系带一样,筛查不是"治病"而是"防病"。建议女性朋友在手机日历上设置筛查提醒,好固定每年同一时间检查。健康从来不是偶然,那些看似"没必要"的检查,往往是我们给自己好的生命投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