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收到不少读者提问:“感冒药能混着吃吗?”“降压药忘记吃了要不要补服?”这些问题看似简单,却直接关系到用药。今天我们就来药物治疗那些事,帮你避开用药误区,让药物真正成为健康的帮手。
女士和李先生同时得了流感,医生开了同样的药,结果女士三天退烧,李先生却反复低烧。其实问题出在用药细节上——女士严格按说明书每隔8小时服药,李先生则想起才吃一次。药物在体内需要维持稳定浓度才能起效,随意间隔服药就像给火堆添柴,时多时少难以持续燃烧。
特别提醒:抗生素、降压药、降糖药等对用药时间要求严格,建议手机设置用药提醒。碰到“三次”的医嘱,好均匀分配在24小时内(比如早8点、下午4点、睡前),而不是跟着三餐走。
1. 把药片掰开吃更易吸收?
错!肠溶片、缓释片掰开可能灼伤胃黏膜或导致药物过量。比如某常见降压药掰开后,本该24小时缓慢释放的药量会在2小时内全部吸收。
2. 维生素当糖丸天天吃?
水溶性维生素(如VC)过量会加重肾脏负担,脂溶性维生素(如VA)蓄积可能中毒。健康人群通过膳食就能满足需求,除非有明确的临床指征。
3. 抗生素=药?
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,对病毒冒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无效。滥用抗生素可能培养出超级细菌,未来真正需要时反而无药可用。
打开很多人的家庭药箱,总能发现过期的感冒冲剂、发黏的止咳糖浆。药品保存记住三大原则:
• 避光:阳光直射会加速药物分解,原包装铝箔别急着撕
• 防潮:浴室、厨房不适合放药,药片受潮变色立即丢弃
• 分区:药与儿童药分柜存放,外用药不与口服药混放
每季度要检查一次药箱,过期药品不要随意丢弃。现在很多社区医院都有过期药品回收点,有些药房还能用过期药兑换小。
孕妇用药需特别谨慎,哪怕是常见的退烧药,怀孕前3个月使用某些成分可能影响胎儿发育。老年人往往需要调整剂量,70岁老人的用药量可能是的1/2-2/3。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,比如服用华法林的患者,突然大量吃菠菜(富含维生素K)就可能影响抗凝。
有个简单原则:买药时主动告知药师你的特殊情况,包括:
• 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(包括保健品)
• 药物过敏史
• 近期计划做的手术或检查
吃药后出现皮疹、心慌、持续头晕等不适,立即停药并带上药品包装就医。有个细节很多人忽略——同一药物的不同厂家的辅料可能不同,对某些成分过敏的人,换厂家后可能出现新的过敏反应。
后提醒:没有“包治百病”的神药,遇到声称“副作用”“老秘方”的产品要警惕。科学用药的核心就是——听医生的,看药品说明书的,不信朋友圈转发的。
用药是门终身必修课,下次开药前不妨多问医生一句:“这个药该怎么吃好?”小小改变就能让药物治疗事半功倍。